“行入”,即报怨行,随缘行,无所求行,称法行。
1.报怨行要求修持者修道苦至,甘心忍受,没有怨言。认为今生受的苦,乃是前世作恶的报应。为了从报应轮回中解脱出来,就必须逢苦不忧,默默地苦修,使心与道相契合。有人一看到这个就觉得是迷信,宣扬因果报应,那是因为这些人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.我们常说"一份耕耘一份收获"耕耘是因,收获是果,虽然有时候耕耘跟收获不成正比,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说法是正确的.我们还说"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"十年功是因,三分钟是果.这些是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接受的道理.
2.随缘行要求苦乐随缘,任凭荣辱得失,内心总是保持平静不动。因为今世所得的荣誉,乃是前世种下善因的结果,前缘一尽,荣誉复归于无,何喜之有?只有苦乐随缘,心平气和,才能冥顺于法。
3.无所求行要求戒除贪欲,无所追求。认为有求就是苦,无欲无求才是乐。我们看等事物总容易走一个极端,比如这里说无所求行,有人就会说了,那一个修为人为什么还要工作,还要生活,还要吃饭?一个真正的修为人,他做的事情好像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,可是内里是不一样的.他工作生活吃饭是为了能够生存,只有生存才可以修为,而且生活的过程本身也是在了缘,因为前因今果,今因后果,做好了今天就了了以前的因,断了今后的果.
以上三行,解释了总纲中提出的“如是顺物,教护讥嫌”。
4.称法行,文章认为“即性净之理也”。行道时事事与真实相应,任运而行,即所谓“如是方便,教令不著”。与真实相应也就是与法相应,故曰“称法行”。
这里所论,与“理入”的旨趣相同,差别只在于“理入”是修禅时去体认“道理”,“称法行”是指日常行事要合乎“道理”。
一句话概括,行入,就是把修为上修到的东西,运用到红尘生活中去,只有在红尘中磨炼,才得已验证自己修得怎样了.就如同一个人,他说自己是个游泳的行家,不用听他说什么游泳的大道理,只要把他丢到汹涌的河流中,就可以验证出来了.